近日,工信部發布2022年最后一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(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(2022年第12批)》),本批獲推薦新能源專用車數量僅為164款,遠遠不及第10批及11批。
從配套看,寧德時代為61家企業完成配套,依然一家獨大;比亞迪本批為2家車企配套,不再局限于“自給自足”。電機方面,蘇州綠控依然是第一名,為9家企業配套;北汽福田也打開了市場,朋友圈日益擴大,配套量居第二位。
在各類新能源專用車中,環衛車類別是企業獲推薦數量最多的,本批次共有來自33家企業的72款環衛車進入推薦目錄;其次是輕卡車型,本批次共有31款產品進入推薦目錄;接著是重卡,來自13家企業的23款產品獲推薦。另外,專用車獲推薦數量也較多,本批次有14款。而微卡、中面、中卡、微面、小卡、大面產品進入推薦目錄的數量較少,均在10款以下。
在藍牌新規的實施下,新能源輕卡市場側面迎來了巨大的利好。無論是從輕卡本身的使用屬性,還是減碳屬性來看,新能源輕卡將成為未來城配市場的主力軍。而微卡,在川渝地區格外火爆,也為企業后續開辟其他市場提供了新思路,后續獲推薦產品數量也會相應增加。
在輕卡領域,江鈴汽車獲推薦產品數最多,為7款;其次是飛碟汽車,有6款輕卡獲推薦。宇通集團和一汽解放均有3款輕卡產品進入推薦目錄。此外,遠程新能源商用車、陜汽集團、北汽福田等也有1款輕卡產品進入推薦目錄。
微卡領域,北汽福田、開瑞新能源均有1款產品獲推薦;中面領域,開瑞新能源、江鈴汽車等均有1款產品獲推薦;微面領域,鑫源新能源、新吉奧汽車均有1款產品進入推薦目錄;小卡則是來自飛碟汽車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。
新能源汽車多技術路線發展是當前的主流思想,本批次推薦目錄依然涵蓋純電動、換電式、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技術,不過各個技術路線發展不均衡,本批次純電動比例高達75%;而換電式、燃料電池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合計則占25%。相對于日臻成熟的純電動而言,另外幾種技術路線發展相對緩慢。
本批換電式純電動車型共有20款,來自15家企業,產品涵蓋牽引車、運輸車、垃圾車等。其中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獲推薦產品最多,有5款。
燃料電池方面,共有來自11家的14款產品獲得推薦,產品涵蓋牽引車、垃圾車、運輸車、冷藏車等。其中,中聯環境和徐工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均有2款產品進入推薦目錄。
整體來看,在本批次新能源專用車領域,航天晨光憑借10款環衛車產品,成為進入推薦目錄最多的企業;其次是中聯環境,9款產品均是環衛車,技術路線涵蓋純電動和燃料電池;江鈴汽車和華菱汽車均有8款產品進入推薦目錄,其中前者均為純電動車型,以純電動倉柵式運輸車為主,后者技術路線含換電、純電以及燃料電池;飛碟汽車共有7款產品獲推薦,以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為主,2022年以來飛碟汽車在市場端表現也同樣優異。自飛碟汽車之后,多家企業獲推薦車型數量在3—4款之間。
以下為獲推薦車型數量為2款的企業:市場主流企業開瑞新能源、南京金龍、東風汽車等均有2款產品進入推薦目錄。
整體來看,徐工集團、重汽集團均有10款及以上產品進入推薦目錄,這與其戰略定位和市場布局有很大關系。
動力電池配套方面,寧德時代依然一家獨大,市占比高達76.2%,為61家企業完成配套,主要為純電動車型配套,其次是為燃料電池車型配套5款,共來自4家企業,合作的燃料電池廠家為清能新能源、億華通、中沁泰康。
盡管國軒高科位居第二位,但其配套量卻遠不及寧德時代,其共為7家企業的10款產品配套,分別為5款插電式混合動力和5款純電動車型,其中為飛碟汽車配套4款產品;億緯動力位居第三,主要為5家企業6款產品配套。
電機方面,蘇州綠控依然是第一名,為9家企業配套13款產品;北汽福田為5家企業配套9款產品,其中為自家配套了1款燃料電池車型和1款純電動冷藏車,蘇州匯川同樣配套9款產品;博世汽車為2家企業的7款純電動產品配套。此外,中國重汽、中車時代、蘇州匯川均為6款產品配套。
值得注意的是,車廠牌配套電機的數量越來越多,未來專業電機企業該如何生存值得思考。